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盟员风采
林乐珍:每一步都是感恩
来源:温州教育 作者: 日期:2024-11-26 17:39:27

  个人名片

  林乐珍,民盟鹿城基层委盟员,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名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职称教师。“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成员,“浙派名师名校长”实践导师,国家、省、市名师工作站(室)主持人,温州市B类人才。她是浙江省特级教师、首批浙江省正高级教师代表。

  回首看看跋涉过的足迹,望望前方的天空,这一路,每一步都是感恩。

  新政策,从“省特”到“正高”

  2017年5月,省人社厅、省教育厅正式发文确认132名中小学教师具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温州18人当上“教授”。这是全省范围的第一次评选,我有幸名列其中。

  回首,我于2005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从当时来看,成长台阶已经爬到头了。有人说,评上了“省特”后比较容易停滞不前。但在我看来,人间最美不过在路上的情怀,因着这份情怀,多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讲座,上过很多公开课,也听过、点评过很多课,带过很多届工作室、工作站,指导过很多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周而复始,不断完善和充实着我的思想,促使我不断成长。随着思想和风格的成熟,教学、教研成果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更加高质高量。

  当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启动时,也曾犹豫过是否申报,因为2013年已经被评为“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从待遇而言,参不参评正高级教师没有区别。但看看文件,所有条件都符合,连破格条件都具备,同事们开玩笑“走过的路都在那里。”于是,申报、考核。我把自己平时对小学语文“学习设计”、儿童阅读等思考注入到说课理念、活动设计里,一气呵成。因为是自己一直思考并践行的成果,我不仅阐述了当时的架构,更诠释了当下的思考和迭代,应该说这次考核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开始努力反哺,为支持温州市政府“东部教育提升行动”中“留住人才,发展经济”的政策。我毅然领命,挑起重担,来到了温州市籀园小学滨海分校,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全部倾注在这所新生的学校中。作为分校,除了继承校本课程、整理课、心理课等籀园DNA,还不断进行着创新。于是,适应小班化教学的潜能课程应运而生: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可以推测他的天赋所在,在低段发现潜能,在中段培育潜能,最后实现在高段发展潜能。从灵动语文到潜能课程、全学科课堂、主题式行走课程,我们用行动践行市教育局提出的“未来教育”。时任温州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及领导高度评价:“她的身体力行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整个东部基础教育的观念与状况,推进了整个东部基础教育的向前发展”。

  新平台,入选教育部领航名师

  2018年5月,教育部确定“教育家型”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共200人。我省8名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入选,我成功入选领航名师。

  可以说,教育部领航名师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基地为我配置了“豪华”的导师团队,每当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他们总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次的高端对话,一场场的思想历练,我养成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思维习惯。“感”,是横向实践的积累与探索;“悟”,是纵向理论的提升与研究。一篇篇论文,使教学的感悟和反思有了质的飞越,我感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开始为学生编制轻负担高质量的学习密钥。多维立体的思想结构呈现出了无限的张力:一年级拼音难学是行业难题,我带领团队首创“绘本拼音教学法”,把统编教材拼音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都整合在胖圆游历的连续剧中,13个故事讲完了,拼音也就掌握了,《胖圆游历记——绘本拼音教学法》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向全国以及东南亚推广。那怎么让孩子在爱学的基础上能学、会学?我又开始二次开发统编教材的六个识字单元,形成汉字构形文化新体系,为新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提供了难得的一线探索,《大单元识字教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因缘调任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我以项目化学习撬动学习系统性教学变革,成果在全国教学成果博览会上交流。2023年,我们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加法”,引起“学习强国”等媒体关注。2024年,我们出版《小学语文“任务群读写”新方案》,并迭代升级灵动语文教学主张,出版《灵动语文的课程统整》……一系列的成果在全国各类会议分享,受到了两岸各地专家同行的赞誉。

  新规划,投身教育公益行动

  2019年3月,中央组织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联合遴选第四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浙江省8人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我有幸成为了其中唯一入选的小学教师。

  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我除了看到荣誉,更看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和担当:我不仅代表自己,教育家型教师是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能向上生长,有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谙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更要向下扎根,能较好地对新理念进行转换,给一线实践更具象的行动引领;我更肩负着带动更多教师的责任。走得越远,看的、听的越多,我越发感觉个人力量的薄弱。怎么建设一个基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的整体性研修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里,“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课程实践场域发展潜能,发挥其各自影响力,“每一个”孩子都在做最好的自己。为此,我用行动延伸优质教育的辐射半径,开展“种子计划”,开始投身教育公益行动使命,多次远赴凉山州、怒江、新疆等地“支教送培”。每年暑假,积极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号召,赶赴青海、贵州等地送教,支援西部教育,带领工作室开展亲子阅读、幼小衔接等家庭教育公益活动。我还将工作室经验推广给广东、江苏等多个省、市主持人。看到“种子发芽、裂变”的教师专业成长和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我觉得富足和幸福,教育就应该这样代代传承。

  一路走来,感恩自己拥有这么好的发展环境,这么多催人奋进的政策,促人成长的平台。那天,导师余新教授语重心长地问我:“你已经是国家级领军人才,正高二级教授,接下来前行的路上,你会为什么而继续前行?”我想,我可能会秉承一个很朴素的信念,为需要的人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