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炎热的夏天里,在民盟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徐向东,民盟温州市委会主委、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潘长旺,民盟温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何民的带领下,民盟温州市委会一行10人沿着浙大西迁之路,前往贵州湄潭,寻访民盟先贤苏步青先生的足迹。我们来的时候,刚好遇见一个高温天气,可以说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而在1940年一个愁云惨淡的春天,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苏步青随浙大第一批西迁大军来到湄潭。那一年他38岁,担任浙大数学系主任已有8年。当他乘坐的破旧汽车行驶在曲折的山路上,想必他那时的心情是沉重的,不会太过关心车窗外的风景。
当年的湄潭县城外有一道城门,由于苏步青是最后迁到,他们一家人只能住在城门外的破庙里。那个庙叫“朝贺寺”,和他们做邻居的是著名生物学家罗宗洛。
苏步青因浙大来到湄潭,在这里生活了七年,此后再未回到湄潭,苏步青一生没有写过回忆录,但是在他87岁的时候,他用他擅长的古体诗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平生最是难忘处,扬子湄潭浙水边。”
当我们走在湄潭的路上,当我们望着如诗如画的湄江,当我们用心感受苏步青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就不难有苏步青这种发自肺腑的感觉。
那时战火纷飞,苏步青奔波流离,他最渴望的就是能够拥有一方书桌,此外他别无所求。可以说,他是在忧患中教学,在艰难中科研,那如豆的桐油灯,照亮了他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身影。
但是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他始终不忘告诫学生:“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学生也铭记心中,化悲愤为力量,勤学苦读,期待着有朝一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民盟湄潭支部副主委康厚达向我们介绍道,当时物资匮乏,物价上涨,苏步青一家人口又比较多,生活非常艰苦,他就在房屋周围开垦土地,种一些蔬菜,山芋或者红薯,填补一家人的生活,他这种艰苦的生活家喻户晓。
于是,被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浙大教授苏步青,多了一个“菜农教授”的美名。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苏步青教授关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国古典微分几何浙大学派创始人,被称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与当时美国、意大利学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民盟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黄先明,中共湄潭县统战部部长侯小琴,民盟遵义市委、湄潭支部等领导陪同下,我们走进位于县城中心浙大广场上的“浙江大学西迁文化历史陈列馆”。
以“浙大”命名的广场,是一个阶梯式的广场。广场第一级阶梯,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此地的校门所在处。
拾阶而上,最上端便是陈列馆所在地。这里曾是湄潭人祭祀孔子的场所,当地人称之为“湄潭文庙”,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仍保存完好。徜徉其中,我们与明代凝重的石雕、清代精美的木雕“相遇”,历史感不由得从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湄潭文庙作为了浙江大学西迁文化历史陈列馆,它讲述着让湄潭人永远引以为傲的历史:1940年至1946年间,国立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他们不仅受到纯朴热情的当地人的欢迎,而且在这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助推了湄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走出陈列馆,我们来到穿城而过的美丽的湄江江畔。76年光阴飞逝,这里依然草树萋萋,流水潺潺。
此行不远千万里,我们追寻民盟先贤苏步青的足迹,来到湄潭。虽然湄潭依然显得清静平和,但是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和不安。苏步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湄潭生活了七年,苦心孤诣,最终在湄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浙大在湄潭的七年,也是它从一个地方性大学一跃成为全国一流高等学府的七年。
正如民盟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徐向东所说:“浙大和湄潭很有渊源,民盟和湄潭也密切相关。许多浙大的民盟先贤就是在湄潭做出了学术科研上的贡献,苏步青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优秀的代表。温州作为浙江民盟的发源地,温州的盟员要见贤思齐,继续沿着民盟先贤的足迹奋力前行,从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中体会民盟精神,进一步弘扬民盟优良传统,作出每一位盟员应有的贡献。”(温州经济科技总支四支部 潘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