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上英国的国土,没感觉与中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是中文换成了英文而已。大巴车行驶在前往英国华威大学的路上,看到的大多是两厢的车,在中国这些车价格大概在10万左右,让人感觉一点都不拉风,没有炫的成份。窗外能见度非常高,一种通透的层次感非常强烈。路边一只小兔跑过,翻译说英国路边经常会有小兔、松鼠、天鹅。10多个小时的飞机让人一到校舍就想休息。
因时差关系一大早醒来,准备就绪离上课时间还有三小时,就决定在华威大学校舍边上蹓跶蹓跶。迎着雨后的晨曦,漫步在悠长的小路上,欣赏着长满小花的草坪,建筑显得非常稀落,偶尔遇到老外微笑而过或给老外让道时会非常礼貌地回报一句“Thanks",心里非常得意。然不知不觉已逛了两小时,走进了类似于原始森林的地方,当准备回头时已找不到回归的路,心里有些小紧张。又走了些许时间,迎面跑来一位晨练的老外如遇救星,以“excuse me"开头问路就此开始,抓狂自己不懂英语,还好有同伴,每位老外看到我茫然眼神时还非常耐心地为我比划、解释。回来经过麦地,麦浪非常绅士地向我们弯腰,但路上遇到成群被英国女王惯坏了的天鹅非常骄傲地昂着头,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态势,我们只好绕开走,心里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非常乐意接受。庆幸的是,终于还是准点赶到校舍,没有耽误上课。
说到上课就不得不提及国人人人羡慕与称道的西方免费教育与免费医疗,其实在英国这些制度也已存在极大的诟病与无奈。英国义务教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学校也是按学区划分学龄学生,因为学校教学质量也存在差异性,所以英国也有学区房概念。因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对知识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学校不得不降低教学水准,现在16岁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不如以前13岁学生,而评定为A的学生由以前的5%上升至50%,所以现在又出现了A+学生。过于均衡化的公立教育让一些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所以有经济实力的家长还是喜欢将孩子送到有优质教育的私立学校求学,但家长需要支付每年约10000英镑的教育费用。(注:英国一般人收入每年约25000英镑) 英国的免费医疗制度始于上世纪40年代,为了保障这项制度的运行,英国公民需将自己收入的10%纳税(当然低收入人群免交这笔税)。这项制度在上世纪60年代是运行最好的时期,但现在也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良好的医疗保障延长了人们的寿命,而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几乎为零,老龄化导致这项制度的资金出现紧缺,而政府也不愿以提高税率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项制度在运行中已出现障碍。比如:授课老师前年发生眼疾,必须马上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无条件地安排手术,私人不必承担任何费用;但授课老师的妻子因髋骨部位有关节炎,医院就不能马上安排手术,需等待约一年时间,所以家人就面临着是否去私立医院治疗的问题,因为这里需要7000英镑的医疗费,只能自己承担。
英国普通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应当说与我们温州地区百姓生活水平差不多。如果他们居住属于自己的房子,每年需要交纳不等的房产税。如果向市场租赁房产居住,一般年租金为10000多英镑。我们所居住的研究生公寓,带独立卫生间大概20平方左右的房屋,月租金450-550英镑之间。
说完英国的物质文明,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精神文化。夜游莎士比亚故居犹有体会。夜色中的莎翁故居好像披着一层黑色神秘的面纱,让人有一种急于走近的冲动。有人认为莎翁是个同性恋者,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个人魅力,英国人以有这样一位大文豪而感到骄傲。当地也有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夜色中它显得非常沉稳、淡定。剧院前有一条河,河边有许多白天鹅,我只能用“漂亮”两个字表达。沿河停着许多船,有些英国人宁愿放弃陆地的房子而选择以船为屋居家。沿路边有些酒吧,客人不多,看不出繁荣,让人感觉很悠闲。不经意间看到“TOWL HALL",它的普通已经被其他的建筑淹没,消失在夜色中……
夜间的英国建筑给你以闲雅之意,白天的风景就显得魁拔矗立。约克大教堂是保存至今欧洲中世纪最大教堂,这里有世界最大的一块玻璃,足有一个网球场大。教堂长145米,宽56米,高27米,整个教堂修建的历史长达250年,其工艺之精湛是其他教堂所无与伦比的。气势恢宏的教堂让人从进入的那一刻起就油然而生敬畏之心。我看不懂建筑中的文字与图案,但我还是带着自己内心的尊重与虔诚欣赏他们,听到绵长的钟声,心里也默默地希望上帝能出现在我眼前。祷告时间到了,我也随着祷告的人群走进礼堂与他们一起evensong。圣经摆放在桌前,与众教徒虔诚地祈祷“世界太平”。
坐车去参加8月25日的苏格兰艺术节的路上,眼之所见都是蓝天、白云、草场、牛羊,还有英国圈地运动留下的痕迹。
正宗的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秉承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如果说英格兰的建筑如女人一样娇美,那么苏格兰的建筑就会如男人一样雄伟,而且这种建筑风格给人以沧桑感。来到气势雄伟的“苏格兰的精神象征”——爱丁堡城堡。城堡建于死火山花岗岩顶上,一面斜坡,三面悬崖,是个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的地方。城堡在公元6世纪就成为苏格兰皇室城堡,至今城堡内还置放着国王或女王加冕的王冠、权杖、命运之石等。整个城堡耸立在爱丁堡市的最高点,可以俯瞰全城,是天然要塞。城堡经历了太多痛苦与沧桑,也象征着苏格兰人不屈与强悍的精神。
回英格兰的时候正好是8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在英格兰是Bank Holiday。Bank Holiday,顾名思义,就是银行放假的日子,现在已经成为公众假日。在英国的四个地方,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她们的假日各不相同,在这一点上就可以体现英国表达自由意志的民族精神。
时光飞逝,拿到英国华威大学的文凭意味着即将离开这个求学的地方,有点不舍。这里的任课老师和翻译老师都很尽职,他们虽然来自多个行业,但穿上西装、系上领带就是一位儒雅的老师,他们非常谦卑,也非常有气质,我非常喜欢他们,和美丽的校园。
相比华威大学,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简称:Oxon.)这所位于英国牛津市的公立大学更为家喻户晓。这所校中有城市、没有围墙的学校,建校于1167年。截至2013年底,牛津共有39个学院,学科以文科为主,牛津和学院的关系就如协会与会员的关系(本人理解)。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走进拉德克立夫卡麦拉广场,映入眼帘的建筑令人震撼,仰望建筑四角的天空有种眩晕的感觉。古典式圆顶的雷德克利夫建筑如今已是查询法律的阅览室。牛津城内多为多塔状建筑,每走到街道的转角处总期盼着下一下惊喜呈现。遥望中,美丽的叹息桥已在默默等候……
民宅典型代表就是建于1705年的丘吉尔庄园。她是英国最大的私人宅院,修建耗时17年,其中心建筑布兰姆宫真可谓美轮美奂,气势磅礴,即使是故宫也叹为观止。此中建筑、雕像、油画、装饰美到极致,无与伦比。还有餐具中的玻璃杯,其晶莹剔透之程度令人咋舌。感叹:此美非言语所能描述!能睹此物,幸也!
在英国的最后几天,自然要去看看著名的温莎城堡。温莎城堡最初是由威廉一世所建,至今900余年,268个网球场大小。是现今世上唯一一座有人居住的皇家官邸城堡。如果说丘吉尔庄园的美可以用言语表达,而温莎城堡的华丽已让我无语。玩偶屋让成人驻足观看而忘了前移的脚步。陶瓷花栩栩如生,所有陶瓷制品已失去自身使用功能而成为观赏品,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处陶瓷来自世界各国,各具风格)。金器(实为银包金)夺人眼球,边上其他精美摆件已完全逊色。走在伊丽莎白二世招待贵宾的圣乔治大厅,似乎女王就在眼前。一路走来,看到了一个王朝历史的国家,所有的一切都在历史中延续,保存、完善是王室的使命,也是国家的使命!
为了了解英国经济,我们走进了摩根(Morgan)汽车,它在世界享誉盛名,作为家族企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没走进它之前,想像着这家企业应当是拥有占地面积N亩的大厂房,装修华丽的办公楼,然而令人咋舌的竟是个小作坊,整个摩根公司126名员工,年生产汽车1200辆,其中三轮车600辆,四轮车600辆。整辆汽车全为手工制作,满足订制者的各类个性化需求,更让人料想不到的是汽车很多部位的材料是一种叫白蜡树的木头做成,工艺精湛到极致,无可挑剔。在保持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摩根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专业化技术是其他汽车企业无可比拟的。
在英国时常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地方,但也会有让人暗暗神伤的地方。走进大英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大量中国稀世文物。看到这些放在异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百感交集。默默地站在他们面前,默默地说:“我不能把您带回家,就把您的影子带回家!”
英国总人口5000—6000万之间,在英国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约50万。一路走过,见到最多的华人是从事餐饮、翻译、导游等职业(可能与此次学习安排有关),当然也有中医与律师。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心底还是非常爱着自己的祖国。当与他们谈到中国经济建设与品牌化建设时,他们总是能够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谈到不同国家人与人的区别时,他们会非常认真地进行比较、分析,让我了解更深入、透彻。感谢他们,在英国20天,让我不会有孤独感,常常还会有回家的感觉;并且祝福他们,在异国他乡一切安好!
任何一个国家的管理体制要想达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英国行前,听到更多的是对英国的民主大唱赞歌。英国一行让我深深感受到,英国等级非常鲜明,英王及权贵享受的荣华富贵是英国任何民众都无法企及的,英国的民主是在保证权贵特权基础上的民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的民主不如中国的民主,中国在制度上没有世袭的国王、权贵,优胜劣汰还是社会发展规律。英国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要全盘肯定,也不要全盘否定,取长补短,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