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学习园地   ->   盟史钩沉
勤俭办学 服务社会
来源: 日期:2012-02-10 15:18:44

  1982年2月,民盟温州市委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委任我在市建设小学筹办东瓯进修学校。

  办学之初,由于温一中老同事、盟员胡孝鲁同志退休后正在办班兴学。他为人诚实认真负责,我便首先请他来负责教务。同时向教育界前辈请教,争取支持,并跟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及各科教研员商量选聘优秀教师。刚开始,我只打算开办职工夜中语、数两个班,高复文理两科各一个班,并发挥我盟优势,特聘享有盛誉的画家徐启雄主教高级美术进修班。这样一共五个班级。我向魏忠主委汇报后,他完全赞成,并推荐吴小玲、俞华珍来担任学校会计出纳。诸事完备后,便着手开始招生。殊不知随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进步,大学招生名额大幅增加,各类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国家教委又年年举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合格即发给高教毕业证书,一时间自学进修蔚然成风。由于民盟是以中、高层教育文化界人士为主的党派,特别引人瞩目,报名伊始,立即爆满。当时,市教委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市法律顾问处主任还亲自来校要求开设高教基础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古代汉语。他们表示,许多大学肄业生毕业生要求改学法律,因此建议开设法律专科班,由主任亲自授课。于是,我们又增开了五个班级。时任建设小学校长的薛寿椿是位热心的老盟员,对盟感情深厚,不仅主动要求在该校办学,并早已把所有教室装上日光灯,还腾出一个办公室供我们使用,解决了校舍紧缺的燃眉之急。

  我们东瓯进修学校的高复班,不采用原中学课本,也不采用市场上风行的升学指导之类复习用书,而是选教重点难点,自编讲义,提纲挈领,解难释疑,教学重在“授人以渔”,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能够举一反三,而且形成良好学风,深受学生欢迎,班级数逐年增加。原先我们曾聘请徐存丰、张白两位老师在瓦市设立分部,由于地处市区东北,联系诸多不便,于是本校分校合并,就近在沙帽河小学租用中高年级教室办班,办公室还设立了函授部,开始向全国各地招收函授生。又一年,高复班已经增加到八个班级,小学教室无法容纳,又改租窦妇桥温一中教学大楼底层的八个大教室。

  随着形势的发展,市教委职工教育处将几所办得正规的民办学校联合起来,合办一所职工职业中专,报省教育厅立案,东瓯进修学校承办文秘中专,三年期满,考试合格,即颁发中专文凭。我们坚持办了三年,第一届毕业生有四十余人。

  此外,我们还为中国语言逻辑函授大学承办面授辅导班,代办考试工作。次年,兰州大学英文教授樊祖鼎回乡休养。我们聘请他在温州一中阶梯教室主讲《欧美文化及其待人接物之礼俗》,发函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听讲座,此举意在为促进当时温州的对外开放服务。

  有一年寒假,著名版画家赵瑞蕻回乡探亲,我们聘请他继画家徐启雄之后在园林管理处会议室开办美术提高班,整整办了一个寒假,结束时由温师院美术系主任郑昕老师主持,并在园林管理处举办学员美术作品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东瓯进修学校规模发展较快,据统计,从82年3月至88年底,学校办满六年,在学学生达8830人(不含函授),结业毕业生2613人,连续五年被评为温州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东瓯始终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人员精干,工资微薄,就是本分部合并,增设函授部时也只增加了丁步新老师一位。全校七位教职员工每人的月工资一律四、五十元。聘请教师、排课、搬凳桌,刻印讲义、缔造学员名册、装发函授讲义,以及张贴招生广告,全都自己动手。工作繁忙时,吕祖荫、戴赵璧两位同志都主动前来帮助。我们辛辛苦苦积累了五万余元,原计划向银行贷款,购置一家倒闭的工厂厂房,加以修整做为教室,再把房租金节省下来,集资建造校舍。温州民进办学不比我们早,规模没有我们大,当时却已集资建造校舍。市教委有关同志了解我们的想法,给予热忱支持,介绍白塔巷有间工厂倒闭,我们去看厂房,虽嫌旧小,但还可暂时办学上课,可惜领导未同意,此事没有办成。到了1989年,教委出台文件决定民办学校必须自有校舍,不然不批准招生开学,东瓯也就这样停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