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民盟   ->   学习园地   ->   盟史钩沉
缅怀费老座谈会有感
来源: 日期:2011-04-29 16:37:00

  在这个炎热盛夏和浮躁的尘世间,总有些事会令人持久地感怀。7月上旬,民盟温州市委召开的缅怀费孝通纪念座谈会便是,今年是费老诞辰100周年。

  温州人对已故费老是有着特殊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他曾三度莅温,写下三篇大作。在温州备受姓资姓社责难的最困难时期,《小商品,大市场》给了我们坚持温州模式的勇气和力量;在南巡谈话后的温州二次创业中,则授我们以《家底实,创新业》、《筑码头,闯天下》的发展思路,推动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完善……笔者应邀与会,叨陪末座聆听发言,缅怀费老功绩,联想甚多。

  笔者的联想有两方面。

  一是作为温州人,我为是费老三莅温州的受惠者而感恩。回想上世纪计划经济时期,温州人是最被人瞧不起的,凡从上海乘轮船回温州,在十六铺或公平路码头上船时,必被“红袖章”百般搜查,盘问,温州人被视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投机倒把分子!而今天,你若说自己是温州人,必被高看一眼,不仅钱多,而且勤劳,聪明,能干……

  二是作为温州记者,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国对温州的关注和巨大支持。上世纪80年代,除费孝通外,像于光远、吴象、董辅扔(“示”傍)等知名学者,像杜润生这样党内农村政策的资深高层也数度来温。在对温州还有争论的政治敏感时期,这是不容易的,是需要胆识勇气和无私无畏精神的。

  1986年各界人士纷纷来温考察、学习、调研……以致于当时南方一大报有“八六年是温州年”之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支持与力挺,温州才有今天。

  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在关注着温州的发展,杜润生曾说:“温州是我的终生课题”。2008年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笔者受命赴京,采访时已95岁高龄的杜润生同志,因为是温州的同志来了,杜老欣然受访。我们说感谢杜老对温州的支持,没想到他翘起小姆指,说:“我是这个,我只做了这么一点点,是你们教育了我……”他还题词:温州地区曾制度创新,今天还应力争上游。

  算起来,依然健在的杜老今年97岁了。30多年来,温州的发展离不开许多像费老、杜老这些学界高层的支持。中国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说,是个重感恩、重回报的国度,温州人更是重人情。那么,今天温州正处于盛名之中;盛名之中的温州,在科学发展和民生等方面,又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那便是不断创新,努力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头,诚如杜老所言:“温州地区曾制度创新,今天还应力争上游。”

  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感恩回报;这,也是纪念费老诞辰百年座谈会给予我们的启示、责任和使命感。

  补充:

  因时间关系,作者未能在会议上发言,之后将发言内容写成以上文章,刊发在7月20日的《温州都市报》。因为场合、对象等原因,并因是书面文字,故未能将作口头发言时准备要讲的一个观点写在文章中。现补充如下: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这种声誉当然是温州干部群众的拼博取得的,但也离不开许多像费孝通、杜润生这样人物的支持(当时,中央机关各部门,全国许多省、市、区的主要领导都曾前来温州考察)因此温州应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表示我们的感谢。

  本来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时,温州应召开一个会议或以其它方式表达对全国各界的支持,但那时我们没做这项工作,留下了遗憾。不过机会还有,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30周年,温州是在邓小平南巡谈话才“翻身”的,因此,我们是否应当抓住这个以表达温州的感谢。

  我以为,这个“感谢”还应当是以温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出面的。对象应是当年曾来温州考察的省市级领导干部(当然其中许多人都年事已高或已去世,我们可以邀请他们的后人),其形式可以是实体的大会,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同一天在全国各知名门户网站,发布感恩广告)。此举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改革开放思想、方针、路线的认识。